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关注来自“星星的孩子”-老白菜官网

时间: 2024-04-03 15:23:04 来源: 玉林日报 作者: 记者 唐劲梅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讯(记者 唐劲梅)昨日是第17个世界孤独症日,宣传主题为“全生涯服务,全方位关爱。”孤独症又叫“自闭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神经性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存在社交障碍、交流障碍及局限的兴趣、刻板与重复的行为方式等症状。患者往往极少与他人对视,不爱与外界接触,一人一世界,犹如来自外太空,因此该群体又被称之为“来自星星的孩子”。据统计,目前我国孤独症患者已超1300万人,成为我国儿童精神残疾的首要疾病。在玉林市特殊教育学校,现有100多个孤独症孩子,从两岁到十八岁不等,共分成了8个班级。

来自星星的孩子,我们能为你做些什么?

8108e382e8f7fab06f544cd7960a33b4_w020240402750457161946.jpg

经过专业教育,一些孤独症孩子逐步恢复了基本的交流和认知能力。

别样的课堂,不一样的孩子

4月2日,记者在该校孤独班其中一个课堂上看到,一位老师在讲台上通过图片教孩子们认识事物时,另一位老师则在矫正着一些孩子的各种“小动作”。如有的孩子情绪烦躁吵闹不安想离开座位,有的突然站起来走动与老师拉扯,有的不断摆弄着书桌,还有的盘着腿、趴坐着……为了安抚其中一个情绪不稳定的孩子,老师在他身边温柔地唱起了歌,过了一会,这个吵闹的孩子果然安静了下来。

孤独班班主任葛惠玲老师告诉记者,这个班的孩子都是一些典型孤独症患者,大多数存在着交流障碍、与人对视时出现四处张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与人交流的症状,有时会出现情绪不稳定、自言自语,对老师动手以及存在一些刻板行为等问题行为。这就需要他们及时和频繁地干预和矫正,也需要老师们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读懂他们的各种表达方式,再针对他们每个人的性格特点给予不同的个性化教育。

“有的孩子对声音比较敏感,经常捂着耳朵,我们正常交流和唱歌的声音对他们而言十分刺耳,因此我们常常会利用一些图片、动画以及一种特殊的音乐疗法等给他们灌输知识和保持情绪稳定。”葛老师介绍道,学校的孩子每天有六节课,包括语文、数学、游戏、思想品德和生活课等,在传递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恢复正常表达、生活自理和基本社交能力。

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共同的表达需求

午餐时分,记者走进其中一个班级,孩子们正坐在教室里吃饭。忽然,旁边一个看起来八九岁模样的小男孩拉住记者的手放在自己的后脑勺上,意思是让摸一下他的头。记者蹲下身来抚摸了一会他的头发,开心微笑着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旁边的老师提示说,这是一个无语言能力的孤独症孩子,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表达方式。看着这样一个白净可爱的小男孩,乖巧懂事却不会说话,记者有种心疼的感觉。

当记者站起身来与老师交流时,男孩仍多次拉着记者的手往自己的头上放,记者一边继续蹲下来抚摸着这个可爱的男孩,一边与老师交流着,而坐在他后边的另一个男孩则说:“他喜欢你。”一股暖流瞬间涌进记者心田。该校孤独症部的李小艳老师告诉记者,在孤独症孩子当中,通过各种行为举动和吵闹打人来表达自己内心情绪的情况十分常见。“虽然都是孤独症孩子,但每个孩子的能力和表达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会根据其具体情况设计适合他(她)的教学方式。”

据介绍,从学前到初中,一些孤独症孩子在特殊教育学校已有七八年甚至十几年的学龄,这些孩子基本都有了很大进步。比如,有的孩子从无语言能力(不会说话)到能够说一些句子,自主地表达自己的需求、问候师长;有的孩子从刚来学校时一切的生活内容都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到现在自己能够独立穿衣吃饭、上厕所,适应了寄宿生活;有的孩子原来情绪不稳定,完全无社交能力和语言能力,后来不仅能够流利地读课文,还主动与人打招呼,与老师一起玩积木;有的孩子则在画画上有很大进步,除了画各种漫画人物和动物,还给老师画起了画像;有的孩子还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渐渐有了团队意识……

“希望社会对孤独症孩子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尊重,不要用异样的目光去看待他们。”葛老师表示,当我们不能理解他们的行为时会觉得很怪异,其实只是他们不懂得口头表达自己的需求,而用换另一种方式表达自己。“我们的教育,就是用正确的方式来矫正他们的异常行为,让他们既可以控制住自己的行为,又可以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原标题:他们一人一世界,极少与外人对视、交流——关注来自“星星的孩子”

责任编辑: 翁小菊
关闭简洁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