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食引百病 中医有妙招-老白菜官网
何为积食?由于喂养不当或各种先天、后天原因引起脾胃运化功能下降,致使食物积滞于肠胃间,并由此导致的生理病理性变化。典型表现为饮食异常、脘腹胀满、大便不调、口臭、屁臭、大便臭,进一步可以引起全身性疾病。
如何辨识积食?
1.看食欲:
⑴没胃口:孩子食欲很差,一点东西都不想吃,中医讲“伤食者,必恶食,内有所积,外必有所恶”。此时往往处于积滞的初期,往往不需要用药,饿两顿就好了,医圣张仲景把这种方法称为“损谷”,“损谷自愈”。
⑵能食不肥:孩子食欲超强,特别能吃,可还是很瘦。这类孩子往往由于经常食用高热量的食物,导致积滞的时间长了化热,再加上积滞在脾胃,脾脏又无力运化,身体吸收不到营养,积热达到一定程度,或突发高烧,或扁桃体化脓。
⑶饥而不欲食:孩子食欲很旺盛,经常吵着饿,可是吃一点就饱了,而且胃胀不消化,中医大家叶天士认为“脾胃阴虚则饥而不欲饮食”,也就是说如果病人得了脾胃阴虚病,就会出现饥饿但却不想吃东西的情况。这类孩子往往由于积食时间长而且治疗时间也比较长,用药不当,伤了脾胃的阴液,造成旧积未除,反而伤了正气。
2.看舌苔:积食的孩子舌苔中间会变得很厚,尤其是舌头的中间和后边,有的甚至会全部变厚;有的孩子只在舌头中间出现一个硬币样的黄苔而周围没有舌苔。这种情况虽然也有积食但往往不是单纯的积食,通常还伴有脾胃阴伤。
3.闻气味:口臭、屁臭、大便臭、甚或体臭。积食的孩子通常口腔会有异味,以酸臭为主,这是因为胃气不降导致的,敏感的家长也许会发现。
4.看睡姿:积食的孩子睡觉的时候往往喜欢趴着睡,而且多伴有夜里睡觉不踏实,有蹬被等情况。
5.摸手心:积食的孩子往往容易手心发热,甚至出汗,而手背不热,细心的家长也会发现。这种孩子往往不是单纯的积食,通常还伴有胃热。
6.看眼袋:现在很多小孩子也开始有了眼袋。尤其是平时喜欢吃肉食的孩子,食肉过量导致肉积日久,往往下眼袋大,而且有暗红色。此类小孩往往积滞日久已经伤了脾胃阴液了,治疗应该在消食的同时兼养脾胃正气。
7.看大便:特点是大便不调,或秽臭或黏腻或酸臭。
孩子积食通常还伴有其他临床症状,比如腹胀、嗳气,严重的甚至出现恶心、呕吐,还有的孩子会出现便秘,或者大便味道特别臭,甚至有酸腐味,这些情况都应该注意。
积食有何危害?
积食不仅仅会出现脾胃消化系统症状,还容易累及其他脏腑气虚,出现多种并发病症,损害儿童健康。
积食会导致厌食,比如大量进食某种食物后出现不再愿意摄入这种食物,老百姓俗称:“吃伤了。”厌食日久,脾胃气血津液乏源,机体失养导致营养不良,形体消瘦,累及血液系统甚至出现贫血。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身材矮小,生长速率减慢。累及肝脏容易导致肝窍失养,视力下降、眼干、夜盲症。累及脾窍容易出现口疮反复。积食化热,热灼津液,肠道失于濡润,大便容易干结,出现便秘、肛裂等症状。积食内热招致外感,累及孩子呼吸系统导致孩子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化脓性扁桃体炎,总处于积食状态不缓解,可机体阴阳失衡,免疫力下降。积食如何治疗?积食轻者减少饮食,待脾胃修整将积食排出消化后就自能恢复正常;稍重者,需要给予消食导滞的药物治疗或者辅以外治法、推拿等治疗调节脾胃功能;更甚者,则需要攻下腐秽,祛邪以扶正。
1.常用积食中成药:四磨汤口服液、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山白消食合剂、神曲消食口服液、化积口服液等都需要中医医生根据孩子情况辨证选择应用。
2.推拿疗法:乳食内积证:清胃经,揉板门,运内八卦,推四横纹,揉按中脘、足三里,推下七节骨,分腹阴阳;食积化热证:上述取穴基础上,加清天河水、清大肠,烦躁不安时加清心平肝,揉曲池;脾虚夹积证:补脾经,运内八卦,摩中院,清补大肠,揉按足三里。以上各证均可配合捏脊法。
3.放血疗法:取四缝,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或采血针在穴位上快速点刺,挤压出黄白色黏液或血少许,每周2次,1周为1个疗程。用于乳食内积证。
4.耳穴压豆:耳穴取胃、大肠、神门、交感、脾。每次选3穴~4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左右交替,每日按压3次~4次。
5.中药穴位贴敷:将中药研磨成细粉,用醋调成糊状,贴敷于肚脐,适用于小儿脾胃虚弱、体质消瘦、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
6.中药茶饮:食材:山药干15克、山楂干6克、红枣2个、陈皮1克、炒麦芽9克。做法:将红枣去核,然后把所有食材提前浸泡30分钟,然后大火烧开转小火煮30分钟,去渣,可加入少许冰糖调味,当作茶饮。健脾和胃,酸酸甜甜宝宝也爱喝。
7.科学喂养:“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这些老话都是非常有道理的。宝宝积食期间应适当减少食物摄入,不要每顿都大鱼大肉,应保持食物的多样性,不吃零食,纠正偏食,少进肥甘厚腻之品,更勿乱服滋补品。
8.运动助力肠蠕动:运动是很不错的消食法,孩子积食时,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以促进新。(玉林市中医医院儿科 唐礼任)
原标题:积食引百病 中医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