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您贵姓 第六十二期 袁姓-老白菜官网

时间: 2023-07-25 15:15:25 来源: 玉林日报

袁氏图腾

涛涂公像。


名山袁仕雄公宗祠。

玉州区名山街道袁氏祖屋。

袁传福卖田倡建的大江埠石桥至今仍在使用。

本报记者到兴业县葵阳镇四新村袁府碑林采访。

袁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族群,在历史长河发展中,英才辈出,功勋卓著。明末著名军事家袁崇煥祖籍广东东莞,在广西藤县长大,是一个抗清护主的英雄,他的自题诗“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子孙”说出了袁氏族人教化后代的心声。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三军团将领袁国平,勇于担当,坚信革命,提出:“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理念,以德为本、以人为善、以书为贵、以勤为荣,充分彰显了袁氏族群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契合。

根据玉林市公安局统计,截至2022年底,袁姓在玉林辖区内户籍人口为14552人。《袁氏世范》其核心理念是“立德”和“做人”,一直以来,袁氏族人艰苦朴素、崇德向善、知礼守义、甘于奉献,正是这种优良家风的传承。

敬请关注《您贵姓》第六十二期·袁

袁氏图腾

【释义】袁的本意是长衣。袁与爰古时相通。甲骨文中,爰字像二个相引之状,引申有舒缓、援引、更换等多项之义。

袁是观测太阳周天运行的氏族的族称。袁氏图腾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为天穹盖天图,两个盖天图合成一个浑天圆图,楷书写作“口”,所以口下是两个“天俞”(个),代表盖天图,因为天俞和人等高,人又是穿衣服的,所以天俞又代表人,凡是从“衣”的字都是这种原因。

得姓始祖

西周初,周武王把帝舜的裔孙妫满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建立陈国。妫满的11世孙诸,字伯爰,他的孙子涛涂,因功赐邑阳夏(今河南太康),以祖父之字命氏,就是爰氏。春秋时,爰氏世袭陈国上卿。当时爰、辕通用,故爰涛涂又写作“辕涛涂”。涛涂的玄孙辕颇徙居郑国,至秦末,裔孙辕告避难居于河、洛之间,告的小儿子辕政,于西汉初去掉“车”字旁,以袁为氏。因袁政把辕改为袁,因而也有人认为袁政是袁姓的得姓始祖。


袁姓人口

根据玉林市公安局统计,截至2022年底,袁姓在玉林辖区内户籍人口为14552人。


语言习俗

玉林袁姓语言有二:一是桂东南粤语方言,二是客家话。


家风家训

袁氏族规

敬祖孝老 尊长爱幼

兢业守法 和睦乡邻

袁氏族训

勤俭持家 习书报国

礼行天下 光宗耀祖

袁氏族诫

勿忘祖德 勿犯忤逆

勿嗜坏习 勿欺贫弱


袁姓渊源

袁姓起源于陈郡,始祖是涛涂。

据传袁姓为大禹的后裔,其祖为被周武王封为陈侯的胡公满,传到了十八世孙涛涂的时候,就把其祖父庄爰的字作为姓。在古汉语中,“爰”字和袁、辕、溒、援等字是相通的,所以,涛涂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六字为姓,因此就有了“一姓六字五族之异”的说法。而在这六字之中,要以袁姓人数为最多,取得的成就也最大。因此,后人逐渐统一以“袁”为姓,开枝散叶繁衍开来。


在玉主要宗支分布及迁徙路线

自春秋未,袁氏发祥地在河南陈郡(今河南淮阳县)、汝南为中心,秦汉时向外迁移,到汉朝形成著名的官宦大族汝南袁氏。

曹魏至隋唐长达数百年历史,陈郡袁氏再创辉煌。由于战乱官职调迁等原因,两支袁氏分出许多支脉,分散各地,形成彭城、京兆、东光、太原、华阴等郡望。

袁姓南迁始于唐,至宋为南方大族,入福建始于宋代前,入广东始于宋代后,明清之际分布全国。

玉林袁氏主要由广东梅州兴宁龙田支系和广东东莞温塘支系迁居而来。

广东梅州兴宁龙田袁氏始祖袁晟(字垂裔)原籍安徽凤阳府凤台县七贤村,洪武二年(1369年)随常遇春平章帐下归附从军,初授广东广州府右卫中所,转调惠州府长乐县千户所。二世三世单传,至四世方开枝散叶,五世袁茂于成化壬寅由长乐贸易广东梅州兴宁龙田,落基小河唇,七世袁升迁纸牌岭建裕芳围,十世袁佩兰外迁广西浔州府,十三世袁仕雄于清康熙初年自浔州府移居鬱林东关名山村,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繁衍十三代(袁晟第二十五代),人口近300人。另外,该支系十四世袁俊选由广东兴宁龙田迁居到广西贵港市桥圩都塘村,后由桥圩迁居到兴业县霞星塘村安居发族至今。该支系还有一支定居于兴业县山心镇良星村罗平塘。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温塘(古称温塘茶园也称温房塘)袁氏来祖袁仍,字常恃,号悦塘,字谦谥,原籍江西省赣州府信丰县龙川乡竹子园人,是北宋江西官拜前军都统袁公瑜之子。从江西赣州于都县竹坝背后迁居江西赣州信丰县安息堡、全下堡龙川乡竹子园定居,在北宋太宗赵光义年间在福建省汀州府任任敕诺冠带谥朝奉大夫。在淳化四年,因官场黑暗、兵乱四起,有隐居之意,本想回老家江西信丰隐居,但官游岭南时,见东莞城东七、八里处(现温塘)黄沙河西岸地山川水秀,于公元993年迁居温塘。

北流袁氏宗支源远流长,枝叶繁茂,最早何时迁入,老谱己无详述,据现墓碑记录,最早迁入境内的是明未袁善斋,由东莞温塘迁往,至今已400多年,之后双山袁特任,白鸠江袁特元,旺善冲袁国俊等支系相继迁居北流繁衍生息。现北流袁氏分布于北流城区以及大里、新圩、民乐、民安、山围、塘岸等乡镇,总人口近3000人。

兴业县葵阳镇四新村德礼村袁氏来祖袁辉鹏支系于宋朝由安徽省迁至广东兴宁再迁广东东莞温塘,再迁出南海县珠玑巷。在明朝成化二年又迁广西横州马山金石村。此后该支系袁帝仁一支再迁玉林兴业城隍乡官村,最后定居葵阳镇四新村德礼屯,其后裔分布于我市博白、北流、陆川等县(市、区)。


本姓人自评

袁姓为中原望族,源流悠远,文脉悠长。先贤袁采公从小受儒家之道影响,为人才德并佳,为官廉明刚直,时人赞称“德足而行成,学博而文富”。在任温州乐清县县令时,他撰写了《袁氏世范》一书,一方面用来践行伦理教育,美化风俗习惯,另一方面教育自己的子孙后辈。

《袁氏世范》共三卷,分睦亲、处己、治家三门。卷一睦亲,主要讲家庭和睦相处的道理和方法;卷二处己,论述个人修养、为人处世之道,对人一生当中经常遇到的富贵贫贱、成败得失等都做了哲理性的阐述;卷三治家,是持家兴业的一些道理,亦颇精彩。

《袁氏世范》一书是写给“田野村夫、幽闺妇女、后生青年”等平民百姓的一本书。它立意“训俗”,从老百姓点滴的生活实际出发,教导人们如何做个好人,明确表达了该书“厚人伦而美习俗”的宗旨。后来,袁采公请他的同窗好友、权通判隆兴军府事刘镇为自己的家训作序,刘镇在序中谈到袁采公的这部书:“其言精确而详尽,其意则敦厚而委屈,习而行之,诚可以为孝悌,为忠恕,为善良而有士君子之行矣。”刘镇认为这部家训不仅可以施之于袁采公当时任职的乐清一县,而且可以“远诸四海”;不仅可以行之一时,而且可以“垂诸后世”“兼善天下”,成为“世之范模”。

《袁氏世范》其核心理念是“立德”和“做人”。一直以来,我袁氏家训擅长教谕,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言导人,蕴藉着科学的育人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华袁氏广西玉林市宗亲会会长 袁秋华)


专家点评

袁的本义是长衣的样子。他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族群。从秦汉以来,该族群发展迅速,地位显赫,人杰地灵,终成望族。         袁姓在历史长河发展中,英才辈出,功勋卓著。“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子孙”。这是明末著名军事家袁崇煥的自题联。袁崇煥历任兵部尚书和右御史,崇祯二年(1629),他率部解京师之围,坚决抗清,是个抗清护主的英雄,后被权贵利用反奸之计遭陷害身亡。连乾隆皇帝也赞道:“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三军团将领袁国平,勇于担当,坚信革命,提出:“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理念,书藏万卷,笔扫千军。也充分彰显了袁氏族群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契合。      袁氏家训首推南宋《袁氏世范》,被世人誉为“厚人伦,美习俗。”袁氏宗祠楹联均提倡:“杨风仁政,卧雪清操。”“负图为主,义重于生。”“忠臣孝子,四世三公”等。从玉林袁氏众多杰出人物中,他们既有“南流江上第一埠”的创建者;又有“玉林一门三博士”弟子;更有“玉林刻碑戒赌第一人”“玉林袁氏第一个全国劳动模范”的典型。这些都是袁氏家规族训和传统文化孕育的范例,值得学习和发扬。      (玉林市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玉林市客家海外联谊会秘书长 赵彦行)


家族名人

袁增文(1828-1914),字益才,清代北流县石二里六马村人(现北流市大里镇六马东村)。清代登仕郎,出生于孝悌友义之家,秉承先祖遗训,幼时习文明理,年青时以才德著称于乡里。勤俭持家,处世和平,和睦友邻,多义举,声望享誉方圆十里,地方官闻之上报,被朝廷恩授登仕郎,掌地方事务,兴水利,重教化,疏通关系,搞好治安。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传至省城桂林,百官称赞。时任广西提督学政的云南贵州第一状元赵以烔特别钦佩袁增文,以重金买了一块珍贵木板做了一块匾,叫巧匠按他题写的字“左:光绪十九年岁次癸已孟冬月 恩授登仕郎袁增文立 中:庆衍古稀 右:钦命广西全省提督学院丙戌状元翰林院修撰赵以烔题”刻上,然后送到北流县令,委托其在袁增文生日时送交,以表尊敬和嘉奖。时至今日,已有130多年,该匾还在。

袁传福(1843-1918),清朝国学生,登仕郎,经营油坊生意。位于北流市新圩镇南胜村4组,米仓岭以东的六洋河大江埠,是南流江上游的“第一埠”,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陶山出新圩必经之地,大雨时江水上涨不能通过。袁传福心急,决心解己之囊并发动乡邻捐助,修一条大江埠河的桥。于是他四处宣传修桥的好处,八方募集捐款。后在其家庭捐款及自有资金不够建桥时,他毅然将自己的田地卖了不少用来建桥。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大埠江石桥建成,现在还在使用,至今已有128年历史。桥为五孔红石板桥,桥长26.5米,宽1.8米,桥面距水面2.5米,桥面面积47.7平方米,是北流市目前发现保存最完好的古桥。

袁枋(1869-1909),字式舆,号耀岩,玉林市玉州区名山人,生于清同治己巳年(1869年),少有大志,勤奋读书,“卷尝不释手,虽呵责不能禁”。入私塾上学,“课读过目成诵”“字义毕明”,几年之后“经史子集悉能句读解析,所作诗文师每不需更改”。光绪庚寅(1890年)以“鬱林第一人补博士弟子”,光绪辛卯(1891年)参加鬱州府试选拔,“公翘然首选”,以州府首名人选参加广西秋闱乡试,高中举人。光绪丁酉(1897年),袁枋“念先世转移流离,由浔而鬱,袁仕雄以上昭穆阙如”,于是借着进京赶考之机,“迂道还乡”,到“广东兴宁龙田里”寻亲祭祖,“谒祖宗瞻庙貌,得与诸父老追述往事,累日流连。”临别之时赠送有“文魁”匾额悬挂在裕芳围厅中。尽管已是举人,获得功名,但回祖地仍“自愧还乡初衣锦”,并发誓“扬帆北上”,继续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后官至天河县儒学教谕、两广盐务大使。

袁世颐(1939-),玉林市玉州区名山袁氏21代世孙,1958年考上清华大学。1964年8月大学毕业时,获清华大学“学习优良毕业生”奖,其毕业设计“光电式玻璃熔炉液位测量系统(国产化)”,获1964届“清华大学优秀毕业设计小组”奖。参加工作后,他潜心科研,报效国家,献身核工业和民用科技事业发展。1978年和1985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发明三等奖。1994年,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988年,核工业部授予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2年10月,获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袁姓:悠悠家风传古今

袁姓自古为中原望族,在中国历史上,袁氏族人表现不俗,在中华文明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不朽诗篇。

大夫起家扬名史籍

大夫起家的袁姓,在我国历史上有着许多名人,或是威震一方的大将军,或是创造出很多流传于世作品的大文豪。

第一个扬名于史籍的袁姓人物,是汉代的袁盎,他历任齐相、吴相,汉武帝七国之乱时,曾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以直谏而重朝廷。到东汉前后的一两百年间,袁氏家族人才辈出,有的高官厚禄,飞黄腾达,如袁绍、袁术、袁安;有的则以道德文章显名于世,如袁京。其余荫绵延到南北朝,以至隋、唐二代。南北朝时期的袁山松,又名袁崧,不但能文博学,所著《后汉书》百篇,也很有名。袁山松精擅音乐,与当时善唱乐的羊昙、能挽歌的桓伊,同被誉为“三绝”;袁淑则以文章冠而知名当世,曾与诗人谢庄惺惺相惜,为“江东无我卿当独雄,我若无卿亦一时之杰”。袁枢,《资治通鉴纪事本末》的作者,他独创了纪事本末这一史体,宋孝宗曾将该书赐太子及江上诸帅,而且命令他们要熟读,并说:“治道尽在是矣!”,足见《资治通鉴纪事本末》价值之高。

明代,“公安诗体”的创始者袁宏道,也是袁氏中的杰出人物。他主张为诗应重妙悟与清新轻俊。袁宏道之兄宗道及弟中道,都十分有才气,时人誉之为“三袁”。

袁崇焕是广西籐县人,祖籍广东东莞,明万历年间进士,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任兵部主事。1623年,袁崇焕和大将满桂领兵到宁远去驻防,在两年之内就把宁远建成了一座可以坚守的前线要塞,并多次击退后金军的进攻。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率领10万大军西渡辽河,到了宁远城下。当时宁远只有万余守军,袁崇焕依靠军民齐心,浴血奋战,取得了宁远战役的胜利,升辽东巡抚。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后金军在宁远作战不利,又回师攻打锦州。锦州城墙坚固,护城河很宽,城上所用的火炮威力很大,后金军久攻不下,死伤无数,只好撤军。明军这次保卫宁远和锦州的胜利,被称为“宁锦大捷”,宁锦大捷巩固了明朝的东北防务。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崇祯帝即位,授袁崇焕兵部尚书衔,督师蓟辽。其间,袁崇焕大力整顿军队,他所统率的四镇军队建立了统一的指挥部,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后金军绕道自古北口入长城,进攻北京。袁崇焕星夜驰援。次年八月十六日,袁崇焕以“擅杀大将、勾引敌方来胁迫朝廷求和、谋叛欺君”的罪名被施以磔刑,但其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受到了满洲贵族的敬畏和后世人民的称颂,其忠孝节义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袁氏子孙。

清代的袁枚,则是我国每一位读书人都熟稔之至的人物。他的一篇《祭妹文》真情流露,感人肺腑。袁枚是浙江钱塘人,也就是“随园先生”,当时与纪昀齐名,被誉为“南袁北纪”,他所撰写的《随园诗文集》印行后,一时洛阳纸贵,读书人争相购买。

《袁氏世范》教化一方

正所谓厚德载物,家风熏人。袁氏族人能在历史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和美誉,既取决于他们自身的人身修养和道德追求,又与袁氏家族严明的家规和敦厚的家风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中国历代插架森森的家规、家训中,有一部著名的《袁氏世范》,它的作者袁采自小受儒家之道影响,为人才德并佳,时人赞称“德足而行成,学博而文富”。步入仕途后,袁采以儒家之道理政,以廉明刚直著称于世,而且很重视教化一方。在任乐清县令时,他感慨当年子思在百姓中宣传中庸之道的做法,于是撰写《袁氏世范》一书用来践行伦理教育美化风俗习惯。《四库全书提要》曰:“其书于立身处世之道反复详尽,所以砥砺末俗者极为笃挚,明白切要览者易知易从,固不失为《颜氏家训》之亚也。”《袁氏世范》传世之后,很快便成为私塾学校的训蒙课本,历代士大夫都十分推崇该书,将它奉为至宝,袁氏族人更是将其视为弥足珍贵的家训典范。

2018年7月30日,“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共有108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身边好人荣登该榜,其中,兴业县葵阳镇新荣村的袁业华光荣上榜,入选“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袁业华因下肢瘫痪常年坐在轮椅上,丈夫患有鼻咽癌、高血压和颈椎炎,儿子因为脑瘤引起双目失明及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就是在这样的深度贫困家庭里,坐在轮椅上的袁业华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等靠要,依靠给人缝补衣服、卖水果,一家人齐心协力,勇敢面对,用16年时间还清了十几万元的债务,用坚强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用行动传递着袁氏家风的正能量。

兴业县葵阳镇四新村党委书记袁秋华,是中华袁氏广西玉林市宗亲会会长,从小深受《袁氏世范》熏陶。这位改革开放后下海经商的“弄潮人”、老党员,不仅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办砖厂、组建车队、创办公司,还时刻不忘党员的责任和先锋引领作用,带领乡亲们走出了一条和谐文明的创业致富道路。多年来,他团结和带领全体村民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四新村。四新村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巾帼示范村、第四届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普法示范村、广西村民自治模范村等荣誉称号。袁秋华本人也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劳动模范,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二十佳”村党组织书记、玉林市创先争优十大先锋人物等称号。

四新村还流传着袁光宇立碑戒除赌瘾的往事。袁光宇曾经嗜赌如命,几乎家破人亡,走上绝路。时任四新村委会主任的袁秋华多次对他伸出援手,不仅帮他照顾孩子,还主动出钱帮他还清了高利贷,并劝回了袁光宇的妻子。2003年,袁光宇亲手刻写石碑立在自家门前发誓戒赌,并在“戒赌碑”旁边竖起“戒赌年审碑”接受监督。如今,戒赌成功的袁光宇办起了刻字社,走上了致富路。痛改前非的他还亲手送出两块戒赌碑,帮助另外两名无法自拔的赌徒成功戒赌,3块戒赌碑的故事被乡亲颂扬,两次荣登中央电视台广为流传。

崇文重教治家法宝

“我和族人一样,是在‘崇文重教’好家风的熏陶和润育下成长起来的,是家族‘崇文重教’好家风的受益者,也是一个努力的践行者。”2019年10月,在名山袁氏宗亲理事会组织的“纪念袁枋诞辰150周年暨传承崇文重教好家风”庆典活动中,时年已80高龄、被核工业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的袁世颐来到现场,与族人追忆先人崇文重教遗风,教育大家不忘崇文重教祖训,勉励袁家青少年将崇文重教好家风不断传承下去。

名山袁氏来祖袁仕雄于清康熙初年迁居名山,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袁仕雄一生施仁德,喜读书,家族书香之气极浓,文昌之风甚盛,代代亦耕亦商亦读,能文能武能仕,崇文重教之风世代相传。家风的熏陶,前人的影响,极大地激励着名山袁氏代代年轻人。后裔袁枋至今仍是名山袁氏家族的骄傲。他一生敬仰先祖,孝顺父母,崇文苦读,启教兄弟,做事恭谨,为政清廉,还是一个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的大儒,戊戌守鬱,坚持八昼夜,为捍卫一方百姓免遭屠戮立下了不朽功勋。

袁承洋(袁舫)曾任玉林高中等多所中学的校长,自小就在崇文重教的家风下长大,后投笔从戎,北上抗日直至抗战胜利,又继续走自己选定的教书育人之路。十年“文革”时期,他在书房让子女们又捧起被抄家后仅存的几本书,将家族的读书家风默默地传承下来。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鼓励子女备考,并亲自辅导子女数理化和英语,在书房对前来求教的族人和乡邻也给予尽心教授。一时间,好读书的家风在书房中再次得到重视,子女也大多数获得大学学历,成为教授、专家、高工等。而今孙辈10人全是大学生,其中三个是名校硕士。在这样崇文重教氛围熏陶下,恢复高考后,家族里出现“袁承济五子登科”的人生奇迹,也出现了袁斌、袁经权、袁经文的“一门三博士”的美誉。

特别是1967年出生的袁斌堪称才俊楷模。他在科技道路上勇于探索,年纪轻轻即任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成果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很大贡献。

原标题:

您贵姓 第六十二期 袁姓

责任编辑: 李媚
关闭简洁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