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贵姓】韩姓:“韩氏故事”自强励志 “韩氏传奇”驰而不息-老白菜官网
您贵姓第七十一期:韩姓
韩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韩姓文化作为中华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坚韧不屈、砥砺前行的宗族品质在时代洪流中愈发熠熠生辉。
韩姓族人最初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历经了多次迁徙;自清代始,居住广东的部分韩氏族人开始迁居至玉林。玉林韩姓族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不畏艰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根据玉林市公安局统计,截至2023年底,韩姓在玉林市辖区内户籍人口合计为8403人。玉林韩姓族群循古之道,历久弥新;心怀梦想,不懈追求;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奋力书写不负时代的“韩氏故事”。
韩姓图腾
[释义]韩姓图腾左边有太阳形状的纹路,这表明在上古时期他们是以太阳为代表的氏族。右边野猪(韩荒氏的始祖是封豨氏,是最早驯化野猪的氏族,故以野猪为图腾)下面有一个方形的符号,代表城郭,城郭四周的符号代表脚印,跟古文字的“走”相类似,这里代表的是士兵行走巡逻,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城池和军队。
语言习俗
玉林市辖区内韩姓族人所操语言以桂东南粤语方言、客家话为主。
韩姓人口
根据玉林市公安局统计,截至2023年底,玉林市辖区内韩姓户籍人口为8403人。
得姓始祖
韩万(约公元前760—公元前677年),出于曲沃一宗,本姬姓,讳万,是春秋时期晋国戎御大夫,政治家,军事家,因功受封韩原,遂以韩为氏,称韩万,谥曰“武”,又称韩武子,后裔尊其为得姓始祖。
家风家训
家为人根,国乃家藩;
家国一体,国泰民安。
勤俭如金,优言福添;
积善成德,懿行播远。
妇贤夫贵,子孝媳贤;
姑嫂弟侄,如亲待见。
睦邻善处,亲扶朋念;
体恤礼让,雍容心宽。
人初性近,习而相远;
雕则成器,苟纵乃迁。
稚蒙即教,引长励短;
循循善诱,晓理笃践。
行必庄恭,慎言寡谈;
见贤思齐,居上要宽。
温恭俭让,与人为善;
博施于民,救人危难。
富而不骄,贫而不谄;
敬事诚信,护法遵范。
敬老竭力,常思安然;
生养恩重,反哺涌泉。
存己化物,顺其自然;
虚怀若谷,内方外圆。
未雨绸缪,行近谋远;
胸怀宏阔,视见开远。
唯品是竟,当知高寒;
福至心灵,世代流芳。
韩姓渊源
容县十里镇甘旺村韩氏对阳宗祠已有数百年历史(现存宗祠为2018年重建)。
韩姓源流丰富,主要有六大源头:
源流一:出自黄帝传承,这是韩姓起源各种传说中最古老的一种。《世本》记载,黄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嫘祖),生了青阳和昌意,昌意又生了颛顼。《山海经》记载:昌意后来被贬谪到若水,生子韩流;韩流娶淖子族的姑娘阿女,生了颛顼。韩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称。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氏族便以韩为姓,第一批韩姓人由此产生。韩流所处时代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韩流族有可能是因为发明了水井而被称为韩流,“韩”字的古义为井垣就说明了这一点。
源流二:以国为姓。公元前11世纪中叶,西周灭商,平定管叔蔡叔与武庚的叛乱后,实行大分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云:“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丰、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周公旦分封武王之子于韩,为姬姓之国,地处今山西河津东北。但韩国国力太弱;在春秋时期被晋国所灭。韩国亡国之后,国人便以韩为姓。
源流三:曲沃桓叔之后。西周晋穆侯娶齐女为妻,长子为太子“仇”,次子为“成师”。晋穆侯死后,穆侯的弟弟殇叔自立为君。4年后,太子仇攻杀殇叔,继位为晋文侯。晋的都城在冀(今山西冀城东南)。文侯的儿子昭侯在位时,把文侯的弟弟成师封在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号为桓叔。曲沃桓叔死后,世子继位,为曲沃伯。公元前679年,周僖王正式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尽并晋国之地。杀掉晋哀侯的韩万即韩武子。有人认为韩万是曲沃成师之子,分封采邑于韩,代为晋卿。韩国灭亡后,国人以韩为氏,颍川成为韩姓的第一个郡望。
源流四:出大汗氏改姓为韩。少数民族政权北魏孝文帝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把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其中的出大汗氏改为韩。
源流五:源于倭夷,出自唐朝时期廷卫韩志和,属于帝王赐姓为氏。大唐王朝在唐宪宗李纯执政时期(公元805—820年在位),属下有个著名的飞龙卫士韩志和,为倭奴国人。他崇尚中华文化,自愿留居中原,成为唐宪宗的贴身卫士。韩志和有着灵巧的手艺,他善于把木头雕刻成鸾鹤鸟鹊等的形状,栩栩如生。传说,他曾在唐宪宗面前放出五六十头蝇虎子(一种大体型的蜘蛛),把它们分开站成队,让它们按梁州曲跳舞,随着曲子的节拍起舞。唐宪宗看到后非常高兴,重赏给他许多金钱和丝绸,并赐姓为“韩”,名“志和”。韩志和后来留居中国,后裔子孙融入汉族,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一带地区,世代为韩氏。
源流六:源于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今55个少数民族中,均有韩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韩氏,世代相传至今。
在玉主要宗支分布及迁徙路线
据韩氏族谱记载,早在清康熙壬子年(1672年),就有来自广东的韩氏族人迁居玉林。目前,玉林韩氏主要分布在容县、兴业、博白、陆川、玉州和北流,主要宗支有韩广宗支、韩寓部宗支、韩作奉宗支、韩悦泰宗支、韩逵文宗支、韩衢愈宗支等。
玉州区韩氏主要宗支
1.韩广宗支.清咸丰年间,韩广从现在的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迁居广西陆川,继而迁至现玉州区玉城街道大新社区大新村。2.韩文轩宗支。乾隆乙已年(1785年),从广东博罗县迁居玉林县东门。
容县韩氏主要宗支
容县是玉林韩氏人口最多的县,有近万人,目前主要有9大宗支。1.韩遇部宗支。清雍正年间,韩遇部自现在的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八尺镇圭竹村浮岗寨携妻子迁居容县。2.韩作奉宗支。清乾隆年间,韩作奉自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迁居容县甘旺村中军岭,系容县甘旺村中军岭、流冲、琼新等处世系始祖。3.韩悦泰宗支。清乾隆年间,韩悦泰自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迁居现十里镇。4.韩逵文宗支。韩逵文约于清乾隆年间自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迁居现容县容州镇。5.韩衢愈宗支。韩衢愈于清雍正8年,自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迁至容县容州镇。6.韩佑月宗支。韩佑月于康熙丙申年(1716年)携胞弟韩估星从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迁居容县容州镇。7.韩尊道宗支。韩尊道于康熙庚午年(1690年)与堂兄韩如愈自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迁至容县容州镇。8.韩振纲宗支。韩振纲与胞兄韩步纲于嘉庆甲子年(1804年)自信宜迁到容县黎村。9.韩乃苍、韩仁苍宗支。康熙壬子年(1672年)十月初八,韩乃苍、韩仁苍兄弟俩从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迁居容县。
北流市韩氏主要宗支
韩瑞玉宗支。韩瑞玉为容县韩尊道宗支的后人,其约于清朝康熙年间迁至今北流市山围镇甘竹村。
兴业县主要宗支
韩廷元宗支。清乾隆年间,韩廷元从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先是迁居现玉州区南江街道七一村,后迁至现兴业县沙塘镇。
博白县主要宗支
韩壁宗支。大约于清朝乾隆九年,从北海市合浦县石康镇迁到博白县水鸣镇上庄村韩屋居住。据博白韩氏族谱记截,后有的迁去钦州市浦北县福旺镇,有的迁去北流,有的迁去容县。
陆川县主要宗支
韩广宗支。清咸丰年间,韩广从现在的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迁居广西陆川,继而迁至现玉州区玉城街道大新社区大新村,但部分后裔继续留居陆川。
本姓人自评
韩姓,晋国六卿之一,为后宋国姓。自古以来,韩姓族人就遍布华夏大地,为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作为韩姓后人,我自小就是听着杰出的韩姓先辈的故事长大的。像韩信的故事,至今我仍能讲出有关他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故事的诸多细节来。另一名韩姓先辈韩琦,为宋仁宗、英宗、神宗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西夏初叛时,以而立之年出任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率兵共同拒战西夏,因善带兵有智谋而与范仲淹齐名,并称“韩范”。当时民间曾有民谣曰:“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些故事一直陪伴着我成长。
历经千年的繁衍生息,韩姓人口不断壮大。据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韩姓人口在中国姓氏中排名第26位,人口总量超过800万。
发展至今,韩氏这棵大树,愈发枝繁叶茂。在前进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现代韩姓家族中,在政界、商界、学术界、艺术界等领域都有取得显著成就的人物,他们积极传承并发扬光大韩氏宗族的传统文化,绘就了“无边光景一时新”的繁荣景象,开创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美好明天。愿我们韩氏族人在今后仍能共同奋进,谱写出更加灿烂的辉煌篇章,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容县韩氏宗亲会会长 韩金明)
专家点评
如果说中华民族史是一条宽广的生命大河,那么,我国不同姓氏的众多宗族史,就像是一条条涓涓细流,这一条条“细流”,连接着许多姓氏源远流长的宗族历史记忆。
韩氏宗族的历史,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其坚韧不屈、砥砺前行的宗族精神品质在时代洪流中愈发熠熠生辉。韩姓族人最初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后来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历经了多次迁徙,从清代开始,居住广东的部分韩氏族人开始迁居至广西玉林开枝散叶。
在历史上,韩氏宗族人才辈出,从著名的军事将领韩信,再到抗金英雄韩世忠,他们在韩氏宗族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玉林韩姓后人也尽展英姿,从抗击日寇的韩俊到参加革命工作的韩瑞荧,再到投身国防建设的韩镇然,玉林韩氏族人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改革开放的春风,更是激发出玉林韩氏族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创造力,他们紧跟时代步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如容县侨香酱料厂的负责人韩金明,从一名学徒成长为酱料厂的掌舵人,不仅实现了个人的梦想,也带动了一方经济的繁荣。
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分子,每一代韩姓族人都秉承祖辈之志,传承并发扬宗族文化,奋笔书写时代篇章,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了重要力量。
(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 杨荷泉)
家族名人
韩守强(1907—1989),容县十里镇甘旺村人,湘勤工业学院毕业,曾在省立容州中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赴陕西西安兵工厂工作,任总工程师兼党委书记。
韩瑞荧,1925年12月19日出生,容县容州镇峤北村人。曾就读于中山大学。曾在梧州军管会任军事联络员,后转中国粮食公司梧州分公司工作。1958年2月调水电部动能经济研究室工作,1970年任水电部第八工程局机电办副主任,1976年2月调广西水电局基建处。后任广西电力局总工程师。
韩延禧,生于1932年4月,容县十里镇甘旺村人,华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在广西科委工作。在科技工作中,先后获得县、地区、自治区16次奖励。其中1989年获自治区科委《千万亩粮食增产综合技术推广应用星火计划》项目贡献一等奖,1990年被评为自治区科普工作先进个人。个人传略被收入《广西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名录》。
韩芳然,生于1936年12月,容县十里镇甘旺村人,1962年广西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广西商检局工作,任主任工程师、食品检验室副主任,还曾任中国化学会南宁分会理事、香港新华出版社1997—1999年科技顾问。
韩笛浦,出生于清朝末年,原籍广东博罗县,后移居广西玉林。其子韩履谦,字孟端。父子二人在玉林近代绘画史上占有较重要的位置。其中,韩履谦还被《广西画家传略》和《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补遗二编》收录,并有专门的词条介绍。
“韩氏故事”自强励志“韩氏传奇”驰而不息
韩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韩姓文化作为中华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韩氏宗族的源起与变迁,是中国姓氏文化的一个缩影,它记录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步伐,同时也凝聚了韩姓族人坚韧不屈、砥砺前行的精神品质。从古老的封地,到今天的广阔天地,韩氏族人始终大力弘扬宗族文化,秉持家国情怀,书写“韩氏故事”,创造“韩氏传奇”。走进韩氏的世界,能感受其传承千年的宗族精神和文化魅力。
在容县十里镇甘旺村韩氏对阳宗祠内,刻写着韩氏家风家训以及祖辈事迹。
循古之道 历久弥新
韩氏宗族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迁徙。据《元和姓纂》记载,秦灭韩后,韩姓子孙分散于各地。早期,韩姓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如山西、河南、河北等地。随着历史的发展,韩姓族人逐渐向四周扩散。历经千年的繁衍生息,现今韩姓人口在中国大陆地区广泛分布。现在居住在玉林的韩姓族人祖先主要从广东迁徒而来。
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在不断的迁徙中,韩氏宗族打磨出了“酌贪泉而觉爽,处涸澈以犹欢”的坚韧,锻造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价值追求,沉淀出“志之所向,无坚不入”的宗族意志。有一个叫“死灰复燃”的跟韩姓相关的典故,就可以窥见这个宗族愈挫愈勇的精神密码。《史记》记载,西汉时有一个人叫韩安国,是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的中大夫。有一次,汉景帝因为一件小事误会了梁孝王,韩安国不顾安危,去为梁孝王说话。汉景帝弄清楚了真相,梁孝王得到了保全,为此重赏了韩安国,给了他很多奖赏,还提拔了他。后来韩安国恃宠而骄触犯了权贵,被流放到蒙地(今安徽的一处地方),当地的小官纷纷落井下石欺负他,韩安国很生气,说:“死灰独不复然(燃)乎?”意思是:“你以为我就再没有出头之日了?”欺负他的人说:“然即溺之。”其意为:就你,还死灰复燃?你如果死灰复燃,我就撒泡尿,把你这死灰给浇灭了。没想到后来韩安国知错悔过,发奋图强,后来果然“死灰复燃”,官复原职。
在重岩叠嶂中寻找出路,于千难万险中一往无前。时代各有不同,韩氏宗族精神却始终一脉相承。容县十里镇甘旺村人韩烨然,1922年9月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几度差点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后来,为了求学,他砍柴卖、帮地主家放牛,还和家人一起养鸡养鸭,以此来解决读书的费用。最终,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业有成,先是任岑溪县南渡中学教师,后又在梧州商报社当记者、编辑。1958年赴青岛参加全国篮球进修班学习,1990年被评为全国老年体育先进个人,1997年获广西老年桥牌赛冠军。容县十里镇流冲村柏木队的农民韩成杰,靠山吃山,2012年,利用家后背的山岭养殖野猪,养殖规模一度达到数百头,野猪猪肉卖到100元/公斤仍供不应求。但这条成功之路他一开始走得并不顺利,在养殖的第二年,野猪就患上了怪病,差点“全军覆没”,当时别人都劝他不要养了,言野猪难养,易生怪病。但他没有放弃,自己摸索医治的药方,天天从山上采摘各种草药煲汤喂治,还用药汤给野猪洗澡。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医治,终于把患病的野猪全部医治好。后来,他还研究出了一套成熟的野猪养殖技术,利用家猪与野猪杂交,培育出第一代野猪,然后再提纯培育第二代野猪,成了名副其实的“野猪司令”。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发展至今日,韩氏宗族那种“蒸不烂、捶不扁”的生存意识早已升华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宗族意志,沉淀为韩氏宗族不屈不挠的集体人格。他们坦途不歇脚,重压不歇肩,锲而不舍,驰而不息,不断前行。
家国情怀 血脉流淌
翻阅韩氏族谱及相关史料,发现各地韩氏宗词的对联基本上都是以韩氏祖辈的事迹为内容,每一副对联有一个韩氏祖辈的故事。比如,“名高三杰,文冠八家”,上联典出汉初军事家韩信,他在楚汉战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下联典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贞元年间进士,历任潮州刺史、吏部侍郎等;“勇推擒虎;兵罢骑驴”,上联典出隋代大将韩擒虎,他能文能武,以胆略著称,下联典出南宋名将韩世忠,在河北力抗金军;“贾勇擒主;携酒骑驴”,上联典指隋朝韩擒虎屡挫陈师,擒获陈主归,进位上柱国,下联典指南宋韩世忠为秦桧所忌,罢其兵权,韩骑驴携酒,纵游自乐;“堂开昼锦;诗著香奁”,上联典出北宋大臣韩琦,天圣年间进士,下联典出唐末诗人韩偓,龙纪年间进士,官至兵部侍郎、翰林承旨,等等。
这些对联,下一字便让人感到韩氏宗族文化的厚重,成一句可以让人看到韩氏宗族的根深叶茂、本固枝荣。至于成联,可让人感受到韩氏宗族传承数千年的雄浑、深邃。让人读之而倍感这个宗族的浩大、豪壮,咏之而更感其精神之雄健,以及书写新时代篇章的壮志雄心。这些对联,是韩氏文化的一部分,韩氏族人把宗族的文化精髓,以对联传而承之。
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宗族就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近代以来,玉林韩氏宗族涌现了不少有识之士,他们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血脉深处流淌着家国情怀。容县十里镇甘旺村人韩俊,抗日战争初期从军,他随部队北上抗日,曾参加闻名中外的台儿庄战役,后又随部队辗转南京作战。民国时期的容县籍少将韩宗明,在抗日期间,他带领部队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军,参加过多场大型战役,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诗篇。另一名韩氏族人韩瑞荧,1949年8月,当时他尚在中山大学工学院读书,为参加革命工作,他提前离校到梧州军管会任军事联络员,为当时的革命工作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韩氏年轻一代,不少也都走进了军营,担负起了保家卫国的责任,传承着红色族风。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韩氏宗族始终胸怀民族大义,勇于担当,他们荡开层云千叠,踏平坎坷成大道。在新时代里,韩氏宗族展现新的时代精神,闪耀着点亮时代的精神光芒。
上下求索 锐意进取
不断地同各种灾难和困难作斗争,已经熔铸为韩氏宗族的精神内核。他们用勤奋、智慧、勇敢,书写着时代的壮丽史诗。
清末民初时的画家韩笛浦,是玉林近代绘画史上较为重要的画家。在画坛这条路上,他以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用自己的才情和智慧为玉林的近代绘画事业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他儿子韩履谦也同样在画坛上打出了一片天,被《广西画家传略》和《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补遗二编》收录其中,并有专门的词条介绍。容县十里镇甘旺村人韩延禧,1959年9月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后,怀揣着一腔为地方做贡献的情怀,于1971年回容县农业局筹建县级农业实验室,自此,他开启壮丽的书写,翻开壮美的华章,在科技工作中,他先后获得县、地区、自治区16次奖励,1989年获自治区科委《千万亩粮食增产综合技术推广星火计划》项目贡献一等奖。韩治平,1936年6月出生于容县,1962年7月从华南农业大学畜医系毕业后,同样在科技工作这条道路上,交出了一份份优异的答卷,书写了华美篇章,1988年,他获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工作者老白菜官网的荣誉证书。另一名容县韩氏族人韩芳然,1962年广西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广西商检局工作,他在追梦的路上,一直在努力奔跑,后来,成长为了单位的高级工程师、主任工程师、食品检验室副主任,后又担任中国光学会广西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南宁分会理事,香港新华出版社1997—1999年科技顾问,传略被收入《当代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辞典》《中国专家人才库》。
历史长河波澜壮阔,一代又一代韩氏族人以其一往无前的冲劲,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容县侨香酱料厂的负责人韩金明,1987年,独自一人到上海学习腐乳制作技术,后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办了酱料厂。经过30多年的发展,企业资产已达500万元,拥有2900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年可生产腐乳2000吨,目前产品远销越南各地及南宁、宾阳、贵港、贺州和河池等地。出生于容自良镇的韩进博,在2019年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当年,因他的学位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的平均分非常优秀,还被列入研究生院保送出国读博的名额。据悉,韩进博的家庭并不富裕,为了能争取到奖学金,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全用到了学习上,他的手机周一至周五,基本上都是调至“学习免打扰”模式。2018年11月,为了突破一个模型设计的关键环节,每个周末都泡在图书馆里,翻阅各类物理书籍。后来,为了积攒大学毕业后考研读博的学杂费,他还利用寒暑假兼职家教。
自强不息怀壮志以长行,厚德载物携梦想而抚凌。韩氏宗族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他们前进的道路越来越宽广,宗族精神越来越雄健。往昔,韩氏宗族已展千重锦;明朝,韩氏宗族必将更进百尺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