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阅读 打印本文 默认 增大 缩小
微信扫一扫 转发分享本文

【您贵姓】蒙姓:蒙恬精神世代相传-老白菜官网

时间: 2018-06-25 11:57:10 来源: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作者: 记者 陆小青 胡富光


蒙氏图腾

69$7~aq`sg$$8z`y8nqwf11.png

【释义】蒙,草名,即王女,亦名女萝、菟丝,旋花科一年生缠绕寄生草本植物。茎很细,呈丝状,黄白色,随处生长,有吸盘,附着在豆科、菊科、藜科等植物上,叶退化,开白色小花,种子入药。蒙人以蒙草为氏族原始图腾,并命名和定为氏族的族徽,蒙人所居之地称蒙地,所依之水称蒙水,所近之山称蒙山,最终出现蒙姓。

血脉始祖

av)ufup84c8)2`zaypwg]w2.png

广西蒙氏是个南移历史悠久的望族,源远流长,支系复杂,但都公认秦朝的蒙恬为血脉始祖。

蒙恬(约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祖籍齐国(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秦朝著名将领。蒙恬出身名将世家,父亲蒙武、祖父蒙骜,自幼胸怀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深得秦始皇的尊宠,当时与其弟蒙毅号称“忠信”。秦统一后,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南岸鄂尔多斯一带),率军修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国内交通闭塞的困境,大大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车府令赵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胡亥即位后,赐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

蒙恬曾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据传蒙恬曾改良过毛笔,因此也被誉为“笔祖”。他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语言习俗

玉林蒙姓语言有二:一是桂东南粤语方言,二是客家话。

蒙姓人口

根据玉林市公安局统计,截至2017年底,蒙姓在玉林辖区内户籍人口为21474人。

家风家训

k(pw}i@0qlo]}(aut}1r`3r.png

修撰于清康熙十七年的北流市隆盛镇龙溪村蒙氏族谱共有12卷,是广西现存最完整齐全的《蒙氏族谱》。为了更好地保存这套族谱,龙溪村蒙氏族人固定于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日晒族谱,防止虫咬霉变。


蒙姓渊源

fvfp(5ocfmi1n]5eb[olt01.png

北流市隆盛镇龙溪村蒙氏宗祠。

构成当代汉族蒙姓有三大支:姬姓、风姓和芈姓。

第一支出自姬姓,即河南蒙氏。高阳氏颛顼之后封于蒙双,故地在今河南商丘东北,即庄周所居之地,后以邑为氏:公元前2500年的夏朝时候,夏朝的君主敬重古代的伟人,就把颛顼的后代封到河南的蒙双城,其后代中有的以地名中的蒙字和双字作为姓氏,分别称为蒙氏和双氏,这就是今天蒙姓的最早起源。这支河南蒙氏距今4500多年历史,但到现在为止,还未见有蒙氏族人认可自己的祖源是河南蒙氏。

第二支源出风姓,即山东蒙氏。伏羲氏之后封于颛臾,故域在今山东费县西北之颛臾村,为鲁国的附庸小国:周朝的时候,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把颛顼的后代分封到蒙山地域,现山东省平邑、蒙阴等县周边,号为颛臾国,专门负责主持蒙山祭祀,称为东蒙主。东蒙主的后代世世代代居住在蒙山,并且以山名为姓,形成蒙姓,这是历史上蒙姓的一个大发展。由于颛臾国小势弱,到了春秋初期就变成了鲁国附庸。战国末期,颛臾国为齐所灭。从西周初年起到战国初年止,历代颛臾国君世袭东蒙主长达800年之久。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的蒙氏几乎都认可山东蒙氏是自己的祖源。风姓蒙氏的历史大约有3000年。

第三支系自芈姓。楚大夫食采于蒙,故地在今湖北荆门西之蒙山,因氏。芈姓蒙氏的历史大约有2500多年。

外族基因的流入:

第四支出自外族,外族融入蒙姓中的事件最为重要的发生在西南地区。西南夷,即南蛮人,蒙姓是大族。唐朝时南诏蒙氏,为父子连名,入中国者以蒙为氏,是组成当今南方蒙姓的主要成员。明清时期,云南永平、贵州都匀等土司中均有蒙姓。在当今壮、彝、侗、毛南、水、布依、瑶、苗、畲、土家等南方和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和云黔桂琼地区的汉族中已经形成了全国蒙姓中心区。

广西蒙氏是个南移历史悠久的望族,源远流长,支系复杂,但都公认蒙恬为血脉始祖。据《广西蒙氏略述》称,太祖风嘉生蒙午。蒙午是颛臾国王二十六世孙,生于春秋周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622年),亡国之后入郑国。蒙午原配费氏生二子:长子蒙鹜,次子蒙彀。后蒙鹜入秦,蒙彀南下楚国。蒙鹜为念祖父风嘉,曾改名为蒙嘉。蒙鹜原配姜氏生蒙骜。蒙骜原配吕氏生蒙武。蒙武原配嘉氏生二子:长子蒙恬、次子蒙毅。山东蒙姓支系是以蒙骜支系为主。蒙骜支系又有蒙恬、蒙毅等支系,其中以蒙恬、蒙毅支系最显著,主要定居在安定郡,今宁夏固原甘肃镇原一带。蒙恬、蒙毅被害后,后裔迁回山东和隐居河南,又从河南迁居江西和广东,后其子孙又散居全国各地。

在玉主要宗支分布及迁徙路线

o~cff)29v)z)uj0s`elcp~q.png

玉林的蒙氏支系主要是分布在北流、博白、容县的蒙三山支系。

蒙三山,字景衡,别号卓霄,举人,湖广长沙府善化县竹儿村人。蒙三山于元大德元年(1297)丁酉科举于乡,选官梧州府同知,挈家俱随任所,升授提督浔梧兵马兼理监军左佥事。生二子,长子元保,籍居北流;次子元佑,居苍梧长洲,其后代子孙散居广西藤县、桂平、平南、容县、岑溪和广东罗定等地。

蒙元保生赵宁(号康乐),康乐生三子佛满、佛金、佛礼。佛满住北流。佛金生允贵、金传,允贵生石镇,去向不明;金传生石俊、石杰均迁居博白。佛礼迁居贵县(今贵港)。

迨明兴,蒙三山的六世长孙蒙石杰久居北流,次孙蒙石俊慕白州形胜地,由北流迁居博白三谨堡马栏村,原配邓氏,继配朱氏生二子:长子蒙俊瑜,次子蒙俊参,分为两房。蒙石杰四世孙蒙南江、蒙南阳兄弟二人与母唐氏至嘉靖年间(1522—1566)从北流始迁博白三谨堡马栏、大村,授业永宁二图十排正昌户,幅处一方。九世蒙兆麟又迁贵县山东石龙,到蒙科纲再分支到贵县中里乡公王村、银村、东龙马村、石卡和北流新丰永安村。十五世蒙礼行(又名仲相)由北流市新丰镇大垌村迁容县黎村镇六扬村。武宣农场也有蒙三山后裔。蒙三山支系至今已繁衍至27代人。

北流市蒙三山后裔分布在隆盛、西埌、新圩、松花、民乐、大坡外、新荣、新丰等乡镇的17个村落。

博白县蒙三山后裔分布在亚山、双旺、三滩、旺茂、大利、顿谷、那林、龙潭等乡镇的49个村落。

家族名人

`om0or4df1@%xki1z`8awwm.png

记者深入北流市隆盛镇龙溪村采访,与蒙姓族人热烈探讨蒙氏家族文化。

蒙三山,湖广长沙府善化县竹儿村人,北流、博白、容县等地蒙姓人的来祖,其父蒙华为潭州府军务提督总兵,潭州府岳州登仕郎兼善化县知县,生二男春景和春衡。蒙三山字景衡,别字卓霄,“景衡”是春景、春衡两兄弟的合称,“卓霄”则是公务军巡抚的名称。蒙三山就是蒙春景,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选官广西梧州府同知,因而全家(两兄弟)搬赴梧州府任,后升授提督浔梧兵马兼理监军左佥事,有功建绩,时称景衡兄弟为卓霄公务军巡抚双虎。丙午年(公元1306年)地方匪患,蒙三山率兵往剿,操劳军务病卒军中。朝廷特诰封蒙三山为忠烈大夫,葬殡于梧。

蒙兆麟,字仁瑞,别字纵尼,北流隆盛镇龙溪村蒙元保长房长支世系八世祖,廩膳生,以子贵封文林郎。蒙兆麟气度严正、平易近人,经常举孝悌忠信事讽谕乡人。乡人推为长者,宗族乡党中有不平事,其以一言剖决无有阿护。其处事明决,教子尤严,常训子曰吾家以儒业相传,当学蔡虚齐先生以六经为正宗,四书为嫡传,宋四儒为真派。故其生五子皆能笃志诗书,以文学显次。晚年杜门不出,其德望尤为士林推重。

蒙克悌,字恭先,号柱流,北流隆盛镇龙溪村蒙元保长房长支世系九世祖,蒙兆麟之子,敕授文林郎,丙子科副元,特授广东琼州府会同县知县。父蒙兆麟为诸生,有声庠序,以家学传,同胞兄弟五人皆能继父志。任广东会同县令多善政,入名宦归田后闭门息影,讲求周易潜见之理,当世仰其风范每造门请见,有所兴革必从而查访。其于乡中有穷困者尤加意周恤,乡人戴其德越,今百余年流风余韶。蒙克悌卒年83,生二子:长子蒙俊民,岁贡;次子蒙安民,拔贡,孙八人游庠食饩者七人,皆其积厚所贻也。

蒙登真,1949年11月出生于博白县亚山镇蒙村。1969年参军入伍,服役于原四十一军一二一师三六二团七连,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师教导队副队长、军教导大队训练处副处长。其在任连长期间,于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带领一个加强连为师主力向纵深穿插,在总攻发起前,在敌阵地正面宽2公里、纵深2.5公里地段撕开口子,开辟通路。经一夜浴血奋战,全歼守敌,为师主力部队向纵深穿插打开了通路,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战斗任务。战后蒙登真所在连队被广州军区授予“夜老虎连”的光荣称号,并荣立集体一等功,其本人也分别荣立广州军区和军委总部一等功各一次。

本姓人自评

蒙氏族风、家风的形成,来自于先祖蒙恬精神的基因。蒙氏在中华文明史上贡献巨大,蒙家军扶助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了中国,先祖蒙恬率30万大军修筑的万里长城现在成了世界文化遗产,发明的毛笔给中华文明史上添光增色。

“忠、义、信、勇”是先祖蒙恬精神的高度概括,而这四个字,正是中国精神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蒙恬公既是我们蒙氏发源地沂蒙老区的骄傲,也是我们活跃在世界各地的蒙家人的骄傲,更是中国人的骄傲。蒙恬公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更在于他“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的舍生取义精神。这种精神,已成为激励蒙氏后人不断前行的重要精神财富,成为支撑我们伟大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屹立世界东方的精神脊梁。

在历史的长河中,蒙氏族人的文化传承,特别是宗祠文化、祭祀文化等都反映出一个道理:以德为先,以德为重,以德为本,以德敬人,以德践行。我们常在蒙氏祠堂中看到这样的对联:宗功祖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所以我们要传承先祖祖德,弘扬家风,团结中华蒙氏宗亲,发展经济,强大蒙氏,构筑宏厚根基;彰显蒙氏文化,提升蒙氏族人的文化素质;搞好族谱的脉络及出版,弘扬中华蒙氏精神。(蒙恬书画院院长 蒙汉良)

专家点评

蒙氏是个有着4000多年古老历史的宗族,源远流长。广西蒙氏人口有55万人左右,占全国蒙氏人口的42%,虽然支系复杂,但都公认秦朝的蒙恬为老祖宗。蒙恬(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是秦朝初期的名将,祖籍齐国(今山东蒙阴),蒙恬家族在中华文明史上贡献巨大,蒙恬率30万大军南征北战,西拒匈奴,开疆拓土,为秦始皇统一中国立下赫赫战功;蒙恬主持修筑的万里长城现在变成了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象征;蒙恬发明了毛笔,成为万世敬仰的“笔祖”;体现在蒙恬身上的“忠义信勇”四个字精神,既是中国精神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也会有人质问蒙恬率几十万军民十年不懈修长城是劳民伤财之举,正值壮年被奸佞陷害不奋起反抗而是选择服毒自杀是“愚忠”行为等等,这些质疑都脱离了当时的历史条件,所以容易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

在蒙恬的身上,有四个崇高的思想品德:一是勤奋好学,二是爱国爱民,三是艰苦创业,四是刚直不阿。蒙恬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更在于集中体现在他身上的“忠、义、信、勇”精神世代相传,不但蒙姓族人对他引为自豪,而且成为其他姓氏族人共同学习的榜样。在我们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忠义信勇”的蒙恬精神也正是我们需要大力挖掘和发扬的优秀传统中华文化。

(玉林市文化时空研究会副会长 胡富光)

忠义信勇:蒙恬精神世代相传

b%h9)m8b}dgh1n$px__$]fr.png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是蒙恬将军的故里。沂水之畔,蒙山之阴,蒙恬的“忠义信勇”精神一直启发世人,激励后人。

蒙氏是个有着4000多年古老历史的宗族,源远流长。关于蒙姓氏族,宋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叶颙称:“自唐奕世之祖,代有伟人,不绝如线,以至于今,德位繁衍,遂为天下有族也”。

“据史籍记载,在广西,土著中没有蒙氏,广西蒙氏是个南迁历史悠久的望族。”6月21日上午,在北流市隆盛镇龙溪村蒙氏宗祠内,广西蒙氏宗亲会会长蒙仁告诉记者,“广西蒙氏人口较多,截至2016年底,广西蒙氏常驻人口为548376人,占全国蒙氏人口的42%。广西蒙氏源远流长,支系复杂,但都公认秦朝的蒙恬为老祖宗。”

说起蒙氏,蒙仁侃侃而谈。6月20日晚,从玉林市蒙氏宗亲会会长蒙汉希处得知玉林日报记者要到龙溪村了解玉林蒙姓的渊源和文化的情况后,刚从山东临沂市蒙阴县蒙恬故里寻根问祖回来不久的他就会同广西蒙氏宗亲会的蒙汉良和龙溪村蒙氏后裔蒙国豪等人连夜从南宁奔赴北流,并约上博白县蒙氏宗亲会会长蒙科振等人,齐聚龙溪村蒙氏宗祠,向记者详细介绍玉林蒙姓的情况。

“蒙恬公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兴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忠义信勇’的蒙恬精神一直鼓舞着蒙氏族人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向上,建设祖国,努力工作。蒙恬公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是我们蒙氏族人学习的榜样。”蒙仁自豪地说。

蒙恬的忠义与信勇

“‘忠、义、信、勇’是蒙恬公精神的高度概括,而这四个字,正是中国精神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蒙氏裔孙、蒙恬书画院院长蒙汉良说道。

秦始皇兼并六国,形成大一统的中原格局,自称为始皇帝。自此宏伟庞大的秦国就此形成,史书上说:“始皇华夏第一人,并六国,合天下,自此百姓安定。”而这个庞大国家的成立,嬴政的成功少不了一个人的竭力襄助,这个人就是蒙恬,被司马光称赞为“明于为人臣之义”的一代大将,广西蒙氏的血脉始祖。

蒙恬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深得秦始皇的尊宠,当时与其弟蒙毅号称“忠信”。《史记》中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忠信是历史对他的评价,也是他区别于他人的做人准则。

秦统一后,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南岸鄂尔多斯一带),在战场上成长为“中华第一勇士”。汉代著名政论家贾谊评价当时匈奴的状态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可见蒙恬军队的战力之强。在塞外,他一呆就是十年,这期间,他北逐匈奴700里、连接起万里长城、修建千里直道(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雏形),克服了国内交通闭塞的困境,大大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车府令赵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胡亥即位后,赐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

“因为秦国的法律严苛,如果反叛,30万将士的亲属必然受到牵连。夷三族,甚至是诛九族在当时都是很平常的事,这样的起兵成本是蒙恬公不可能不考虑的,毕竟‘一人死’与‘九族诛’的成本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对于蒙恬为何赴死而不反,蒙氏后人如是说。蒙氏的“忠信义”在他们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可惜,直道未竟,拓疆未止,始皇崩于沙丘,蒙恬最终选择尽忠守义而死。

“蒙恬公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更在于他‘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的舍生取义精神。这种精神,已成为激励我们蒙氏后人不断前行的重要精神财富,成为支撑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屹立世界东方的精神脊梁。”蒙恬书画研究院院长蒙汉良说。

蒙氏族风、家风的形成,来自于蒙恬精神的基因。在历史的长河中,蒙姓族人都非常注重传承“忠义信勇”家风,教育子弟。

“我们蒙氏族人非常注重教育子弟,在我们村留存的清康熙十七年修撰的《蒙氏族谱》中,专门有一篇章是有关蒙姓族人的励学赏给说明,从入学、补廪赏花红银多少两,赴科给水脚银多少两,进京给公车银多少元的旧例,到赴考高等学校及与高等学校同等者每名给水脚银多少大元,考入高等学校及与高等同等学校肄业者每名每年给膏火银多少大元,赴考分科大学及与分科大学同等者无论本国外国每名给水脚银多少大元的新例,都有详细的说明,且这些助学循例传承至今。”龙溪村蒙氏后人蒙国豪告诉记者。

“从蒙恬公改良毛笔、发明古筝可以看出,蒙恬公对文化很感兴趣,而且很有研究。”蒙汉良说。为了更好地弘扬蒙恬精神,宣传祖宗厚德,广泛联络国内外热衷于翰墨丹青的文人雅士、名流政要,积极传播蒙恬忠义思想与书画艺术。2005年,蒙汉良在广州天河创立了蒙恬书画院,围绕蒙恬文化这一永恒主题,以挖掘和培养有潜质的优秀书画家,特别是蒙氏青少年书画家为主要方向,开展学术探讨,举办展览、比赛,展示蒙氏文化,通过书画的形式让更多的人走近蒙恬,了解蒙恬精神,弘扬国粹艺术。

蒙恬是颛臾后人,据《平邑县志》载,“颛臾王,君长斯民,善政善教,民爱戴之如父母。”意思是说:颛臾王擅长和这里的百姓打交道,很懂得管理和教化,老百姓也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爱戴他。这说明,蒙氏的祖上就是大仁大爱之人,是“爱民”的仁者,爱惜自己的名声超过生命,身后千年仍然受蒙山周围民众的祭拜,所以蒙氏宗族有着良好的品质遗传基因。

“我们常在祠堂中看到这样的对联:宗功祖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在这里,品质和德行是最当紧的,比什么都重要。一直以来,耕读传家、清白明世,都是我们必须谨遵的家训、家风和深刻领会的要义。”蒙国豪告诉记者。

“自一世祖元保公从梧州沿江而上卜居北流,数百年间,我龙溪蒙氏祖功宗德无限。据1929年版北流《蒙氏族载谱》(不含博白),至十七世,我们宗族先后有21位祖公为朝廷命官,其中三位知县(县长),有209位祖公取得文武科考功名,有15位祖母获皇封节孝建坊崇祀,谱中记载的‘北流城为饥民施粥半年’‘县官敬三分’‘北流半城蒙’可见我们宗族列祖德业非凡之一斑。”龙溪村蒙氏宗祠理事会常务副会长蒙国潼对其宗支的祖功宗德如数家珍。

“这条从亚山镇国道岔路口到我们蒙村村委的村道,共有7.1公里,原来是整个亚山镇路况最差的一条路。2011年,在我们博白蒙氏宗亲会会长蒙科振一手一脚投资投劳亲自参与下,硬化成了水泥路,解决了我们蒙村5000多蒙氏族人和其他姓氏百姓的出行难问题。”走在博白县亚山镇蒙村宽敞平整的村道上,蒙村老支书蒙志强告诉记者。

近几年,在蒙科振的带领和倡议下,蒙村蒙氏族人团结一致,积极捐资捐物、投资投劳,修桥补路、修缮宗祠、助学兴教、回报社会。该村蒙业伟、蒙业明两兄弟经营着广西南宁明源木业有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诚实守信,注重共赢发展,严控产品及服务质量关,坚持走质量兴业之路,以优质有特色的服务和薄利多销的原则,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为了更好地在祠堂祭祖,汇聚血脉、增进感情,不忘根系、感恩思孝、端行修德,他们捐资30万元用于修缮蒙村蒙氏宗祠。广西保利建材装饰家居市场有限公司董事长蒙武明也为蒙村蒙氏宗祠的修缮捐款18万元,并承诺不足部分再由他补足。

时至今天,蒙氏族人与许多族群一样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崇尚祖德,开拓进取,念恩报本,踊跃公益,尊老爱幼,和睦团结,遵纪守法,勤奋学习,投身社会,努力工作,创造业绩,为国争光,为族添彩。

关闭简洁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