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新增近60家规上企业 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福绵样本”-老白菜官网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讯(记者 林冬冬)企业发展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发展的高度。近三年,福绵区量质并举培育企业集群,每年以20家的入库数量上规入统,目前在库规上企业达111家,规模以上在库企业个数排全市第二。三年新增近60家规上工业,增长动力何来?近日,记者深入福绵区,试图探察出该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长密码”。
广西百盛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在抓紧时间进行设备清理。 (庞飞勇 摄)
培育工业企业上规入统,是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增后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福绵区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把良好的产业生态作为塑造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持续改革创新,不断优化产业生态,强化有效制度供给,狠抓产业链改造提升,加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特别是2021年以来,福绵区着力打造系统完备、互联共生、创新活跃、安全稳定的产业生态,推动先进制造业呈现更强、更优发展势头。
如果企业是珍珠,产业链就是一条金线,唯有串珠成链,才能形成众星捧月、集群发展之势。服装产业是福绵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在“世界裤都”的辐射带动下,玉林纺织服装形成集群发展态势。位于石和镇的玉林(福绵)生态纺织服装产业园,通过集中规划建设、推动要素集聚,积极开展全产业链精准招商,大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纺织服装产业集约发展和绿色发展。
走进玉林(福绵)生态纺织服装产业园,厂房鳞次栉比、道路四通八达,运输车辆来回穿梭,一派欣欣向荣的生产景象。
5月16日一早,广西百盛纺织有限公司里,总经理方涌波正在交办主管处理出货事宜。生产车间里,一台台自动化设备忙碌运转,“数字大脑”有条不紊地指挥着所有生产环节,不用依靠“人海战术”就把棉花纺成了纱。
“借助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我们对纺纱每个工序实现可视化监控,以往数百人的生产规模用工不足50人。”方涌波表示,该公司去年11月投产,生产的纱线布主要销往广东、福建、浙江,以及美国等国外市场。就在旁边,二期标准化厂房的建设也如火如荼进行,预计今年9月投入使用。
广西百盛纺织有限公司投产不过半年,但发展势头“一骑绝尘”,体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企业顺利入规进入倒计时。
受益的远不止百盛。在广西玉林坤达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做大做强的底气更足了:福绵区协调相关部门靠前服务,帮助坤达公司顺利拿到不动产证,成功获得金融机构授信2000万元,极大地缓解企业资金紧缺难题。
“企业已经具备年产300万台生产能力,目前正在陆续购置新设备,预计年底能达到500万台配套生产能力。”公司总经理吕俊勇表示,公司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先进技术,开发产品配套玉柴及比亚迪、理想等新能源知名品牌汽车企业。目前,公司致力于制造业赶超,瞄准新能源动力市场风向,开始研发适配氢能源动力的新产品,力争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创新生产基地。
一家家企业驶上“快车道”的背后,是福绵区对营商环境的建设与提升。特别是去年以来,福绵区以推动玉商回归为契机,对标对表粤港澳大湾区,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记者了解到,福绵区成立了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工作专班,主要领导既“挂帅”又“出征”,实行区领导联系推进重大项目责任制和项目谋划建设“一把手”负责制;建立了“一企一策”常态化工作机制,实行拟上规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月调度,对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指导培育。同时,探索形成了“园区管委 运营商 服务商”的发展模式,推动惠企政策直达企业,服务企业投产达产、上规入统,该模式已被选入玉林市改革典型经验进行推广。
园区经济是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水、电、汽”生产要素的保障力度直接影响经济走势。福绵区以系统思维重构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围绕园区产业定位,定向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实现园区内部产业有机融合、协同共生,并通过强化产业配套、强化龙头带动、强化功能服务,从整体上放大园区资源要素的聚合效应。
随着福绵区服装加工业的加速集聚,玉林(福绵)节能环保产业园原有污水处理能力和水、电、汽统一供给渐显不足。为此,福绵区在重点产业领域建设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加快行业协同创新。引进广西玉林豪丰实业管理有限公司入驻投资玉林(福绵)节能环保产业园先进制造表面处理基地建设项目,为园区企业水电汽一体化供应、污水处理等环境支撑服务,极大地缓解了园区企业蒸汽、供水供应不足,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经营困境,为福绵纺织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广西玉林豪丰实业管理有限公司南部污水处理厂及中水回用项目(一期一标段5万吨/天)、南部工业供水厂项目(一期5万吨/天)已建成并投产,接入园区企业16家,企业生产要素得到了实质性扩容保障,有效推动了园区经济快速增长。
原标题:
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福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