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秦先付五年坚守显担当——
我要在乡村燃烧“卡路里”-老白菜官网
秦先付(左三)组织召开村民议事“板凳会”。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讯(记者 林冬冬 通讯员 冯春华)“驻村以来,秦书记对我们村可以说是倾尽心血。这些年,他帮助村里办了不少实事好事,引导大家增强建设美丽家园的意识,人居环境改善了,村民文明素养也提升了。”近日,在博白县江宁镇江宁村召开的村民议事“板凳会”上,旧屋麓屯村民朱光团赞不绝口。
朱光团所说的秦书记,正是该县人社局派驻江宁村的第一书记秦先付,也是一名“80后”退役军人。自2019年7月至今,秦先付连续驻村5年,曾经有2次驻村队员轮换机会,但他毅然选择坚守。他说,自己要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带领村民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尽情燃烧青春“卡路里”,奋战乡村“主阵地”。
建强一支“铁军”,构筑坚强战斗堡垒
基层党员承担着乡村振兴的重任。秦先付深知,只有党员有活力,乡村振兴才能添动力。驻村以来,他始终牢记组织交给他的任务——建强一支“铁军”。
工作千头万绪,党员要更好地服务群众,过硬本领是前提。在组织好党员干部学习的同时,秦先付坚持把学习作为增强本领的首要任务,养成在吃透党中央精神的前提下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习惯,确保上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见效。
为增强村里党员的发展意识,筑牢干群关系“连心桥”,秦先付积极为全村党员上好党课,组织大家学习上级相关会议精神,提高政治站位,激发党组织活力。通过学习教育,全村党员干部认识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性,干事创业热情纷纷调动起来,自觉投身到乡村振兴一线。
结合驻村实际,秦先付把“积分制”管理和“美丽庭院”评比活动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通过积分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党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由“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形成了人人参与、民主管理的新格局,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秦书记做事亲力亲为,走访脱贫户、宣传森林防火、预防地质灾害转移群众、组织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他总是冲锋在前、吃苦在先。他把部队优良作风带进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身边好榜样。”江宁村干部郭冬华表示,在秦先付的带领下,党员干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强了,全村上下紧紧拧成一股绳,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勇毅前行。
做大产业“蛋糕”,夯实乡村振兴基石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只有产业兴旺,乡亲们的收入才能稳定增长,才能过上好日子。”这一直是秦先付的“心头事”“手头事”。
在走村串户调查时,秦先付发现江宁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编织工艺品的传统,具有发展芒竹编织产业的巨大潜力。经过与村“两委”干部研究,秦先付提出加大力度推行“企业 基地 农户”模式,做大做强编织工艺品产业。为了鼓励群众积极发展芒竹编织产业,他带领党员干部逐户推广编织技艺。同时,与企业创新合作模式,由企业分发材料给村民,待村民编织好后再上门收购,并以直播带货形式批发或零售。此举不但解决了销路问题,还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芒竹编织手工产业这块“蛋糕”也越做越大。此外,秦先付还积极动员村民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协助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
面对部分农村劳动力缺乏技能这一难题,怎么办?经过前期走访摸排,秦先付科学制定技能培训方案,向派出单位领导请示,主动与培训机构协调技能培训事项。今年5月,江宁村举办一期订单式的缝纫工培训班,既帮助本村制衣厂解决扩产用工难题,又为50名农村劳动力提升就业“含金量”,激活幸福源泉。
“2023年,江宁村获得产业发展资金11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全村120户脱贫户(含监测对象)年人均纯收入超7500元,实现收入增幅15%……”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一次次进村入户,一次次问需于民,见证了秦先付的为民初心,绘就了和美乡村的幸福底色。
原标题:
我要在乡村燃烧“卡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