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辣滚烫》热映,电影表达的“爱自己”“做自己”引发热烈讨论——
觉醒和行动,才是真正的爱自己-老白菜官网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讯(记者 庞献 实习生 张雨尘)“减肥很难,但爱自己更难。”看完《热辣滚烫》,晓玲(化名)心绪难平,打开久不更新的朋友圈,写下了这句观后感。在该影片女主角乐莹的身上,晓玲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热辣滚烫》引发观影潮,让“爱自己”成为热题。
电影里的“苹果法则”、讨好型人格等心理话题,引发了广泛热议。微博上,导演兼主演贾玲晒出电影海报并配文“一切都来得及,记得爱自己!”贾玲在电影宣传时也多次表示,这部电影的主题不是减肥,而是要学会爱自己。
那么,讨好型人格是怎么形成的?怎么做才是真正的爱自己?在看完影片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莫莫心理工作室负责人莫华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宁可委屈自己,也要成全他人
影片中,乐莹的男友出轨她的闺蜜,面对闺蜜的邀请,乐莹极不情愿却还是当了伴娘;当表妹向她伸出援手、释放善意时,乐莹会冒着被审视、嘲讽的风险,在电视节目中给表妹当托;当健身教练稍微对她好一点,乐莹就倾其所有地付出……
电影的后半段,乐莹问父亲:如果你有一大一小两个苹果,朋友问你要,你会给哪个?父亲答:会给大的。乐莹说:我以前会都给,现在看心情。
“我也是全都给。”看到乐莹向父亲的提问时,晓玲心里就有了答案。同样是讨好型性格,晓玲在生活中宁可委屈自己,也要成全别人;即使别人所提的请求难以接受,但就是没办法拒绝别人。
看到乐莹一次次被辜负、被伤害,晓玲红了眼眶,“既是为乐莹,也是为自己。我和乐莹一样努力对别人好,可受伤害的总是自己。”晓玲渐渐地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所以才会被欺负、被辜负,自己啥也不配。
没有形成稳定的核心人格,就会拼命抓住“一点点光”
为什么被男友和闺蜜背叛,乐莹却还选择给他们当伴娘?为什么得到表妹和健身教练的一点点好时,乐莹就会倾其所有地回馈?
莫华表示,这些都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的表现;讨好型人格的内核之一就是任由别人给予或剥削;因为主体意识不明确,对于生活和感情,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能一味地被动承受。“发展心理学提出,在一岁半到六岁期间,我们在一种比较健康的环境之下,通常能稳定地形成核心人格,也就是有明确的主体意识,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莫华指出,讨好型人格的形成,无一例外都与原生家庭有关,就像乐莹,与爸爸妈妈、兄弟姐妹没有通畅的情感交流,也就没有建立起核心的人格力量,于是表现出自卑、妥协、讨好等状态。
在朋友和家人等亲密关系中得到情感支持,于是乐莹会害怕失去任何一点点意外获得的关爱。因此讨好型人格会严重缺乏安全感,企图通过不断的付出在对方身上找到存在感,也会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尊严、追求,来抓住那一点点光亮,但换回的往往是对方的忽视和不尊重。“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讨好’这个元素,只不过有些是病理性的。”莫华说,看上去似乎是乐莹被辜负、被伤害,可实际上是她没有真正了解自己、尊重自己和爱自己。
真正的爱自己,是觉醒和行动
“减肥”只是乐莹改变的一个部分,内心的重燃与学会爱自己,才是电影想表达的内核。怎么做才是真正的爱自己呢?
“乐莹后来意识到,爱自己不是靠别人给予,而是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在莫华看来,如何成为自己,影片在表达上也做到了,那就是有一个觉醒的契机,有改变动力,并付诸持久的行动。
从觉醒,到进行分析、回望,找到自己症状形成的前因,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后付出行动。在整理咨询个案时,莫华发现,这是每个个案的必经之路。小白(化名)就是其中之一。他从7岁起就开始与癌症共生,为了治病曾休学多年,重回学校时面对的却是无尽的嘲笑、欺负。小白曾试过结束自己的生命,最后走进了莫华的工作室,从观察、表达自己,到尝试回到学校继续求学,然后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实现了经济独立。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如何爱他人”和“如何爱自己”时应该如何平衡或者选择?莫华建议,这时,我们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对他人好?是否愿意付出?这样做有什么期待吗?双向奔赴、互助共鸣是关系持续稳定的重要原因。因此,当他人不能回应我们的期待时,这时候我们需要更多的自我关照。
原标题:
觉醒和行动,才是真正的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