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世纪行】校企联合研发无害化处置新工艺 助力废渣变废为宝-老白菜官网
位于博白县玉林龙潭产业园的广西银亿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宁波银亿集团旗下的一家子公司,现有7条产品线,是国内配套锂电正极材料前驱体产业所需镍盐、钴盐和锰盐产品的知名制造企业。
然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共产生冶炼废渣约220万吨,对环境有一定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堆存的冶炼废渣变成了小山的同时也成了广西银亿的心病。近年来,该企业经过多次技术升级改造,在实现企业产渣量进一步降低的同时,开辟了多条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新渠道,正逐步将这些废渣变废为宝,制成可带来经济效益的新产品。
220万吨冶炼废渣堆积成山
成为企业历史遗留环保“包袱”
220万吨冶炼废渣山坡正逐步被消化
2007年至2014年期间,广西银亿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电解镍主要以从印尼、菲律宾进口的红土镍矿为原料,由于红土镍矿属于难冶炼多金属伴生矿,有价金属品位低,废渣产生量大,七八年间共产生了约220万吨红土镍矿湿法冶炼废渣(以下简称“冶炼废渣”)。
此后,为解决大量冶炼废渣堆存带来的场地占用、环境风险隐患等问题,该企业进行了技术升级改进,采用红土镍矿初步提炼后的中间品氢氧化镍为原料生产电解镍,实现了生产能力提升的同时大幅降低了废渣的产生量,2014年至2017年间共计产生约4.8万吨含镍废渣(以下简称“除杂渣”)。
然而,技术升级改造的同时,历年来留存的各类废渣对环境有一定影响,仍是压在企业身上的一座“大山”。
校企联合研发无害化处置新工艺
新建生产线让废渣变废为宝
广西银亿公司的蒸压砖生产线项目。
“企业要发展壮大,决不能背上环境问题这个包袱,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去消化这座废渣山!”银亿公司负责人字句铿锵的言语也体现了该企业在环保行动上的魄力。为消除环境风险,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该企业与多家知名院校联合研发废渣处置工艺,通过自主开发和联合开发等方式,陆续开发出了利用冶炼废渣制蒸压砖、烧结砖、塑性混凝土等多条利用处置出路。
其中,制砖方面,蒸压砖生产线项目是利用现存的冶炼废渣作原料,年综合利用5-6万吨废渣,生产蒸压砖9000万块,可用于砌墙、铺路、建绿化带等各领域建筑。“这里生产的蒸压免烧砖,主要是将做好的砖模送进高温蒸压釜里,经过数小时高温蒸压,成品砖就出炉了。”广西银亿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欧建中指着一堆垒放整齐、大小均匀呈黄褐色的砖头向记者介绍。该项目自2017年11月起稳定运行至今,已内部消耗废渣累计10余万吨;而通过与周边几十家烧结砖厂合作,为其提供废渣作为制砖原料,自2018年3月以来,已累计消化70余万吨废渣。
塑性混凝土生产项目,则采用硅酸盐及膨润土胶凝材料对废渣中的金属离子进行固化的技术方法,形成稳定的胶结材料——塑性混凝土,常用于建设用地的回填或公路工程的工程材料使用。“这项项目每年大约可消化60万吨废渣,生产的塑性混凝土产品在盐碱化治理、垃圾焚灰填埋、火法冶炼废渣处置等方面具有推广应用前景。”欧建中介绍,该项目于2019年4月中旬完成建设,设计处置能力为5万吨/月,正按需生产。
截至今年10月中旬,该企业原来的220万吨冶炼废渣已累计消化近90万吨,占总进度的40%,按时序超额完成了87万吨的整改任务。
大手笔投入建设陶粒生产等项目
今年有望全部消化4.8万吨除杂渣
4.8万吨除杂渣如何处理?广西银亿斥巨资新建了含镍废渣制轻集料陶粒、钙渣资源化等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置)生产线。其中在2014年成立了广西银亿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总投资11616.7万元建成一套年处理3万吨工业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系统,在这个占地约6公顷的厂区里,共建成陶粒生产车间、废气净化装置、危废预处理车间、原料及产品贮存仓库、变电所、化验楼、柴油罐区、初期雨水池、事故应急水池、办公楼等硬件设施。
记者在现场看到,除杂渣经过规模庞大的生产设备系列加工处理后,产生坚硬、灰黑色的陶粒成品,待陶粒温度降低后将打包出售。
“这种陶粒产品具有质地轻、吸水性强、透气性好、隔热保温、隔音、耐火等特点,常被用于水处理、海绵城市、河道修复、土壤修复和吸声材料,最常见的就是放在植物盆栽的土壤上面,能起到保湿透气的作用。”欧建中介绍,该项目有效地解决了除杂渣的处理问题。该项目可实现年产12万m3轻集料陶粒(即6万吨轻集料陶粒),截至2020年10月10日,已消化4.3万吨除杂渣,今年可完成历史遗存的4.8万吨除杂渣的处理。
随着多项处置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多条处置利用生产线的建成使用,该企业历史遗留的220万吨冶炼废渣和4.8万吨除杂渣正逐步被消化。
昔日的环保包袱“大山”成为了被回收利用的好材料,真正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多赢”的利好局面。(记者 唐劲梅)
原标题:广西银亿公司与院校联合研发,开辟多条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新渠道 科技助力 废渣变废为宝